其它赛事
爱动体  >>  其它赛事  >>  其它  >>  正文

2025年群众体育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5-02-05 11:52:16  |   来源: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  |   点击:114

  爱动体育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举办第十五届全运会、激发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全民健身的“全运之年”。2025年群众体育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提质增效,着力改革创新,以积极推动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创新驱动发展,建立多元机制,形成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机社会的治理格局为目标,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推动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推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中迈出新步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积极贡献。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


  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胸怀“国之大者”,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努力在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找准位置,有所作为。


  以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服务基层一线,工作重心不断下沉,引导各类资源、经费向基层延伸,发动各方面力量,调动基层各方积极性,培养和锻造一批扎根基层的群众体育工作者,形成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的火热局面。


  二、强化政策、标准研制落实,引导推动各地进一步健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条例》的修订和颁布实施。研制出台《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方案》,推动建立党委政府领导、体育部门主导、全民健身组织依托、各方面参与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工作格局。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作用,激发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研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评价监测指标体系,选取有代表性的省(区、市)进行试点。配合做好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测评,以评估结果为抓手,推动各地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建好用好国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进“运动码”有关标准研制和试点工作,以信息化、数字化助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各要素融合发展,促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深入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等民生工程、亮点行动,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力度


  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以“强基础、提质量、优服务、增效益”为目标,不断丰富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防违规建设、奢华装修,进一步提升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益。


  以推动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为牵引,以社区嵌入式场地设施建设为重点,推动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多功能运动场等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建设,补齐提升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场地设施短板。研制《国家步道体系建设方案》,加强顶层设计,促进国家步道体系科学规范、健康有序发展,丰富步道类型,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


  持续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大开放监督和效果评估力度,确保国家政策落实落地。积极推动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及重点人群开放,多渠道为广大群众提供就近就便、类型多样的场地设施。


  四、以广泛开展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为龙头,促进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系扩容升级


  不断优化完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体系,支持推动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中心、全国性体育协会构建各自项目的全国群众赛事活动体系,鼓励举办示范带动效果好、群众参与性强、凸显地方特色优势的品牌赛事,调动和激发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性,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提升赛事活动供给能力和水平,把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办得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持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


  坚持“全民全运、全运惠民”,办好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鼓励支持各地方、各运动项目开展“我要上全运”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赛事活动的综合效益,牵引推动群众赛事活动广泛开展。在总结首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基础上,研究第二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举办方案。广泛开展社区运动会,梳理总结好做法、好经验,推动社区运动会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


  发挥全国性全民健身主题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结合地方特色,序时开展新年登高、全民健身大拜年、“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纪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全民健身日、农民丰收节、“九九重阳”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众冰雪季等活动。


  加强对行业性、人群性赛事活动引导,支持开展面向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农民、职工、妇女等重点人群的赛事活动,支持创新开展外出务工人员、新兴行业人员赛事活动,继续举办全国妇女广场舞(健身操舞)大赛、黄河流域九省(区)农民篮球邀请赛等品牌赛事活动。举办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推动线上线下、虚拟现实结合的赛事活动广泛开展。


  支持鼓励各类群众赛事活动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推动群众赛事活动与旅游、文化、商业等深度融合,以赛事经济点燃消费活力,进一步刺激和带动体育消费。


  五、突出特色,加强引导,广泛开展群众“三大球”、冰雪运动


  发挥行业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吸纳社会力量,引导鼓励各地开展“三大球”省级联赛、城市联赛、乡村联赛、职工联赛,打造品牌赛事,逐步形成群众“三大球”赛事体系,推动群众“三大球”实现更高质量、更具活力发展。引导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建设贴近群众身边、便捷开放的“三大球”场地设施。


  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积极引导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推动冰雪运动区域互动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更加精准聚焦人民群众多样化冰雪运动需求,开展更多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推广普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传统冰雪项目,不断加强“全国大众冰雪季”“全国大众欢乐冰雪周”等全国性活动的品牌建设,突出全国联动,突出群众身边,持续扩大冰雪运动参与人群,不断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进一步加大冰雪场地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推广冰雪运动新材料、新产品的应用,推动建设更多适合群众参与的冰雪运动场景,激发冰雪运动参与热情,为冰雪经济发展注入更大动力。


  六、面向一线、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深入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和全民健身宣传推广工作


  持续开展“科学健身指导走基层送健康”活动,发挥体育总局科教单位及各运动项目中心、全国性体育协会专业优势,加大力度,创新品牌,推动科学健身指导下沉基层。推动各地方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学健身指导活动,把科学健身指导送到群众身边。鼓励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加强与卫生健康等部门沟通联动,推广“运动促进健康”理念,推出体卫融合举措,不断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创新办赛形式,加强各方联动,广泛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推动各运动项目积极开展运动水平等级赛事活动,不断激发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的热情。


  用好中央和地方媒体以及互联网平台,注重发挥融媒体作用,结合重大赛事活动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中央媒体走基层活动,加强全民健身宣传推广。办好“全民健身微信公众号”,发挥官方平台作用。加强与各类媒体的联系,开办全民健身专栏、专刊、专题节目等,扩展全民健身宣传推广平台。


  七、以制度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


  修订《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更好地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加强运动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进一步拓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和服务渠道。深入实施“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加大各类基层体育人才培养力度,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鼓励有关单位开展面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赛事活动,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影响力。


  研制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相关文件,推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规范发展,更好地发挥体育助力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持续打造“奋进新征程 运动促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引导支持各地方结合实际,打造本地服务品牌,做到长效化、常态化开展。


  开展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暨活力体育组织征集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案例征集活动,加强对基层工作的宣传激励。


  八、积极探索,形式多样,进一步推进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


  健全完善各级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等组织网络建设,更好地发挥其在基层全民健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支持鼓励全国性体育协会进一步下沉基层、健全组织、发展会员,通过运动水平等级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完善大众赛事体系等方式,更好地履行全民健身工作职责。


  鼓励各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模式,织牢织密基层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大对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扶持、服务力度,激发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活跃基层体育生态,壮大基层全民健身组织力量。重视对互联网平台中网络健身组织的引导,发挥其在全民健身工作中联系广泛、手段多样、服务便捷的作用。


  九、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稳妥有序推动群众体育各项工作开展


  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安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强化安全保障措施。重点做好赛事活动安全、场地设施安全,提升群众体育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应用水平。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和完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建立长效机制,把安全工作贯穿群众体育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在重大赛事活动、重要时间节点,经常性开展各层级群众体育安全生产检查,化解风险,堵塞漏洞。


  坚持“强化监管、正向规范、反向约束”工作思路,把加强群众体育领域行业监管摆在更重要的位置。推动各运动项目加强规范管理,以赛事活动规范有序带动运动项目健康发展。借鉴马拉松、山地越野跑整顿规范经验做法,举一反三,推动相关运动项目加强常态化、系统化监管。注重“硬约束”和“软引导”相结合,紧盯重要领域、重点项目,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十、精心部署,周密组织,全力做好新周期全民健身基础性工作


  做好《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实施评估工作,启动《全民健身计划(2026-2030年)》研制工作,做好“十五五”体育发展规划有关全民健身内容的编制工作。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工作,坚持科学、严谨、规范原则,相关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


  认真开展四年一度的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注重作用发挥,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调动各方参与全民健身的积极性主动性。


  (来源: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 编辑:汤青选)

网友评论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属 海南爱动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严禁任何媒体、网站、认证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转载。
联系方式:0898-32870893  邮箱:2636191431@qq.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琼ICP备20000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