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大球
爱动体  >>  海南三大球  >>  海南足球  >>  正文

深山玫瑰别样红 ——海南琼中女足纪实

发布时间:2017-08-22 11:08:09  |   来源:中国体育报  |   点击:7982

 琼中女足合照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颁布实施以来,足球运动日益深入民心。全运会足球比赛除了专业组外,还增设了城市足球以及群众比赛笼式足球赛。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国家级贫困县海南琼中的少数民族小姑娘们三夺世界青少年足球赛冠军,还夺得今年全运会笼式足球金牌。琼中女足是大山飞出来的“金凤凰”,五指山的精灵彰显了艰苦奋斗、坚韧不拔、敢于拼搏、勇于追梦的体育精神和正能量,其足球发展之路和经验也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借鉴。

  琼中女足在训练
  午夜过后,万籁俱寂,驱散了白天的暑热和喧嚣的海口,进入了梦乡。但在世界公园足球场,仍能听到教练的指挥声、球员的呐喊声以及足球摩擦草皮的稀疏声……

  这是名声早已在外的琼中女足的日常。此时,她们已在夜间进行了三个半小时的训练,也正是通过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多年前少人关注的琼中女足才会一步步登上中国足球的舞台中心,夺得全运会笼式足球比赛冠军!

  一丛深山里的玫瑰用自己的努力、坚守,绽放出了绚烂的光彩。

 琼中女足在训练

  更令人骄傲的是,在8月19日落幕的“哥德堡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中,琼中女足力压各路豪强,再次夺得这项有“小女足世界杯”之称的邀请赛冠军!在这之前,琼中女足姑娘们已连续两次站上了最高领奖台,这次,她们完成了令人敬佩的三连冠!

 琼中女足在得冠 

  一支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姑娘们,是如何在足球场上走到今天?让我们细细品来。


  为吃饱饭来踢球

  汽车穿行在琼中长征镇深山中,碧空万里,太阳映照着山上的槟榔树,让人顿感安宁惬意。但对于新村村民王青来说,这迷人的景色也不过只是景色,他还要在半山腰由一间简陋的帐篷搭成的“家”里忙碌。记者到时,他正赶着鸡、鸭回巢。作为琼中女足队员王慧敏、王敏慧的父亲,谈起两个女儿,王青说个不停。

  “家里穷,女儿走出大山去踢球,是好事。”王青说,他们一家五口,王慧敏姐妹前面还有个哥哥,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了。自己平时也出去打散工,农忙时回来务农。“我也是刚知道她们姐妹俩获得全运会冠军,非常高兴,真的,如果不是因为到琼中县城踢球和读书,她们很可能在这里随便念个初中,然后就嫁人了。”

  在琼中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里,女孩们很早就会嫁人,2016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仅有9713元,如此情况下,想要发展足球,尤其是女足,谈何容易?

  足球教师、琼中女足主教练肖山回忆说,2005年底,他和恩师谷中声来到琼中,在琼中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从事足球相关工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他们认为琼中发展男足很难出成绩,而当地的少数民族姑娘一向吃苦耐劳、身体素质好,因此便将突破口选择为女足。

  琼中县共有19万人口,黎、苗两族不到9万人,女性人口近4万人,16岁以下的女孩不到5000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两人硬是招到了300个女孩。肖山说,当初招来的队员没有一个是为了踢球而来,大多数人只是因为球队管吃管住,打赢了比赛还会有一些奖金,可以给家里减轻负担。甚至,就连“有鞋穿”这样的理由,对于这些来自偏僻山村里的女孩子也是巨大的诱惑。

  教练从300人中,通过身高、体重、立定跳远、30米跑等简单测试最终确定了22人,而她们,就是现在这支琼中女子足球队的雏形。

  摆在肖山面前严峻的问题是,作为一支纯草根球队,经费从哪里来?球队日常开销如何保证?对此,琼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从有限的财政收入中拨款,县委书记、县长带头捐款,主动拉赞助,这才有了10余万元的第一笔启动资金。

  2006年2月15日,琼中女足正式成立。琼中中学操场上第一次有了足球“正规军”。这在琼中,甚至海南都是第一次。那时,没人知道球队的未来在哪里。        

 琼中女足出征“哥德杯”  

  苦不苦 看看琼中小女足  


  琼中女足第一批队员组建后,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训练。但她们的第一课并不是学习带球、接球、传球,而是割草。首批队员高禹萱说:“我们的球场上是泥土场,没人打理,草都长到膝盖了,旁边跑道也是土、沙子,每次训练前,都要拿镰刀先割草。”


  每天凌晨5点半,女足姑娘们的“足球生活”开始:先是围绕操场跑10圈,每圈400米,然后颠球,熟悉球性,直至两个小时后上课。下午放学后,16点30分又开始进行运球、传球和停球等基本训练,接着还要在4分钟内跑完800米,直至天黑。为了在基础水平有限的情况下快速进步,姑娘们周六、周日也不休息,而且训练时间还要相应延长。

  长时间训练也就罢了,对于姑娘最大的“敌人”还是伤病:由于球场坑洼不平、积水严重、满地石子,很多姑娘都有脚踝骨裂。也正因如此,在割草之外,姑娘们还多了一项任务——捡石头。

  肖山说,这群孩子来自大山,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吃苦,这让他很感动。

  当时,队员们的伙食标准是每人每天5元,在体能消耗极大的情况下,根本吃不饱。为了节省开支,教练在球场旁边开辟了一块空地分给队员种菜。姑娘们每天早晨训练完,就要去种菜。几年下来,姑娘们个个都成了种菜能手,地里的茄子、生菜、大葱都长得很好,球队也因此有了更多蔬菜补给。

  吃的问题解决了,住还没着落,当时球队连专门的宿舍都没有,只是在一间废弃的课室内摆了20多张床,22个队员,挤在一起。当时天气很热,也没有条件装风扇,住在里面就像蒸桑拿。队员们倒是很看得开,高禹萱说:“让前门开着,后门开着,风就把我们的汗吹干了。”

  琼中女足的姑娘们常年在高温下暴晒,个个黝黑,加之球队规定不能留长发,都是假小子。高禹萱说,以前全队出去,街上老有人在背后议论这是男的还是女的,队员们只是笑笑。买东西时,店主经常问:“小伙子,买什么?”买内衣时,更是被人投以怀疑和异样的眼光……“我们都习惯了,黑了挺好,挺健康的,说明我们更结实了。”高禹萱笑着说。

  王霞是教练从毛坯房里“捡”回来的姑娘。她家里孩子多,一贫如洗。父母让她进入球队,就是希望她不要再回农村过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王霞说,踢球前,她虽然生在海南,但是从没出过远门见过大海。踢球后她变得自信、强大,“全世界都是我的朋友,走到哪里都能交朋友。”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黄巧祥身上:因为爬树快,黄巧祥被同学推荐过来踢球,她练习专注,胆子也大,别人不敢接的头球,她跑上去就顶,从不畏缩。黄巧祥很快成为教练的心头宝。可这块“队宝”第一次随队出省比赛却一点忙也没帮上。没接触过现代化生活的孩子,坐不了车,也闻不了宾馆空调的味道,还没开始比赛,就快把胆汁吐光了。

 琼中女足“哥德杯”入场  

  检验训练效果的最好方式就是比赛。琼中女足慢慢走出了县城,到省城海口,到全国各地参赛,甚至还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哥德堡杯”的比赛,成绩越来越好。队员们第一次见到了大海,第一次坐上火车、飞机,第一次出省、出国。而她们的比赛故事也渐渐多了起来。


  2007年冬季,琼中女足代表海南队前往广东清远英德市参加全国青少年足球冬令营活动及比赛,这是她们第一次正式的比赛。她们在比赛中,以0比8、0比9等大比分惨败,这给了球队当头一棒。那时,姑娘们见到其他队伍都不敢抬头。

  好在坚韧、顽强是海南女性共有的品质,她们暗暗立誓,以后一定好好训练,重新赢回来。肖山说,姑娘们淳朴、不服输。“也许我们在技术上不占优势,身高也不足,但我们有速度,有体能优势,更有拼搏精神。”

  在今年全运会比赛中,13岁的王靖怡共贡献4个进球。皮肤黝黑的王靖怡是队里的进攻核心,也是球队的中场大脑和队长。2013年,肖山到琼中红毛镇希望小学挑选苗子时,一眼便相中了极具天赋的王靖怡。对于全新的足球生活,王靖怡坦言起先并不适应,“每天起码要训练4至5个小时,常常会累得在课堂上打瞌睡。”慢慢地,小姑娘习惯了这种方式,不觉得累了,甚至就连遭遇关节扭伤、肌肉拉伤、双腿红肿这些足球职业伤王靖怡也会选择坚持。在2015年“哥德堡”杯赛中,膝关节韧带拉伤的王靖怡咬牙坚持上场,一共踢进10个球。

  靠着“小快灵”的技术特点、体能好的优势以及不服输的韧劲、勇于拼搏的精神,琼中女足逐渐在全国崭露头角:从2012年开始,琼中女足连续获得全国U16女足锦标赛第三名、全国U18女足锦标赛第四名。2015年、2016年,琼中女足连续两年代表中国夺得“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今年完成了“三连冠”,其间甚至击败过皇马、巴萨等世界豪门俱乐部的女足青年队!

  琼中女足已成为中国足球的骄傲。

 

 琼中女足合照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自然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琼中女足。在琼中女足成长过程中,得到过很多“外力”的帮助,也催生了“内化”的精神力量。而这,正是琼中女队送给中国足球、中国体育最宝贵的“礼物”。

  琼中女足教练肖山

  “足球老爸”“足球老妈”和孩子们  


  肖山,曾是山西省足球队的主力队员,退役后在湖南一家足球俱乐部任教练。2006年,在恩师谷中声的召唤下,他放弃了高薪的职业教练工作,来到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肖山说:“当时的海南足球是一张白纸,更是一片净土,而且谷教练说,如果能在琼中成立球队,再带起来的话,很有可能代表海南参加全运会。”


  如今,一语中的,琼中女足不仅参加了全运会,还获得了冠军!

   琼中女足在训练

  尽管不娇气、耐力好、爆发力强、快速灵活,但从未有过足球经历的琼中女足姑娘还是需要肖山认真指导、打磨。

 琼中女足在训练

  每天清晨5点半,肖山就带着队员开始训练,刮风下雨、天气炎热,从不间断。看着年轻的孩子们训练过后疲劳的样子,年龄和球员父辈差不多的肖山也很心疼,但他却从未降低要求,因为在他看来,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球员,必须要严格训练,打牢基础,一旦放松,就是对球员、球队的不负责任。


  肖山说,当时全队的训练、生活条件都很艰苦,许多人也不理解,甚至对他冷嘲热讽。这个坦诚的西北汉子直言,确实有过离开的想法,但看着姑娘们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仍不折不扣地完成训练任务,眼神中流露着渴望,绽放着灿烂的笑容,便坚持了下来。说到这里,平日里不苟言笑的肖山也动了情,他说:“队员很令他感动,训练刻苦、有韧性,比赛中有些队员受伤流血,也是轻伤不下火线。在一次比赛中,王敏慧的腿被对手铲伤,在换下场之前,她不服气地挥拳扎向场地,那一刻,我很震撼。”

 琼中女足在训练  

  训练之外,肖山还要动脑筋为球队解决一些保障的问题,比如联系当地业余球队与琼中女足打比赛,让对手送女孩子球鞋;球队备战大赛时,更是要多次往返海口、琼中,为球队联系训练场地和球场;多次与各级领导、企业老板联系协调,寻求支持。在他的努力下,球队战绩越来越好,也吸引了政府、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现在,球队得到了海口海红公司的赞助,生活、训练条件都得到保障。


  到现在,球队已到了第四批球员,无论大小,肖山都把她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场上是教练,场下是父亲。肖山兼任球队的队医、司机、厨师职务,很多时候下午训练结束后,肖山和妻子吴小丽一起给孩子们做饭。肖山说,所有的女足队员都是吃住在学校,一个月只有一天半的假期,她们的生活、学习、训练,冷了、热了、病了,都要夫妻二人关心。“队员一直和我们在一起生活,感情很深,我除了关注训练外,也关心她们的学习,毕竟足球只是一种选择,只有学习也好,才有更多的选择。”

  队中的王慧敏、王敏慧是两姐妹,一开始训练时经常哭着找妈妈。“当时还以为肖教练对她们不好,但我来看过几次发现教练对她们非常好,女儿只是不适应离开家的生活。把女儿交给肖教练带,放心!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也好。”王慧敏、王敏慧的母亲王有香说。

  肖山在队中有个绰号——“足球老爸”。首批队员高禹萱、现在球队队长王靖怡都说,肖教练对她们的训练、比赛、生活付出了很多,他的故事讲起来得几天几夜。“肖教练对我们训练要求很严,但是又对我们很好,很关心我们,他就是我们的‘老爸’。”


 琼中女足与教练合照 

  2008年的一天,肖山发高烧,刚好当天有队员过生日,队员们从小到大没吃过蛋糕,肖山夫妇掏钱在县城的一个招待所订了房间,集体为队员庆生。后来,肖山撑不住了,自己跑出来,勉强开摩托车到门诊打针,针还没打完就拔掉,趁着护士没注意溜了。回到过生日的房间,肖山高烧不退,队员把外套给他披上,帮忙搓后背,看到这么可爱的孩子,肖山流下了眼泪,所有队员也哭了……


  吴小丽,海南万宁人,曾是跳高运动员。她与肖山在海南相识、结缘、结合。她不懂足球,但看到肖山带队训练、比赛、买菜、做饭、做队员思想工作、讲故事谈理想,受到触动,也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吴小丽毅然放弃了在海口药品公司的稳定工作,到琼中协助肖山,负责球队后勤保障工作。

  球队每人每天只有5元的伙食费,早餐1元,午餐和晚餐各2元。孩子们踢球训练刻苦,又在长身体,营养要跟上,每顿必须有肉有鱼,可经费困难。巧妇何为无米之炊?吴小丽有办法——除了经营好球场边的菜地,她每次去市场买肉买鱼,都想尽办法讲价,市场的人都知道女足的“吴阿姨”,她讲价已讲出了名气。“我跟市场的人讲故事,小孩多么不容易,训练如何刻苦,如何艰苦,吃牛肉可以增强力量,促进体能恢复,补钙等等。后来他们都能理解和支持,原来一斤20元的肉,慢慢地收15元,10元甚至5元。他们最后还不收骨头钱,买肉还送骨头。”吴小丽说,她是一边含着泪水一边拎着肉菜回来。

  吴小丽和肖山结婚多年,本来可以要孩子的,但为了这群女足姑娘们,他们却“牺牲”了自我。“我期间怀过孩子,但如果把孩子生下来,就没人带这群队员了,队员的训练和生活都会受影响,所以我们偷偷跑到医院把孩子打掉了。”至今,肖山夫妇仍不敢要孩子,但他们一点都不后悔,因为他们的“孩子”越来越多,“女足队员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努力培养她们,我仍然会继续买菜做饭,做好后勤工作,看到她们进步和成长,我和肖山就非常欣慰。”说到这,吴小丽的眼眶红了。

 琼中女足合照 

  “琼中精神”永流传  


  从在国内比赛中难求一胜到将世界老牌足球俱乐部的女足青少年队伍斩落马下,琼中女足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起早贪黑,刻苦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足球场上小伤小痛,她们咬牙坚持,饱尝艰辛;经费紧缺,装备匮乏,她们缝缝补补;甚至不被看好,忍受闲言碎语,坚强的她们却用成绩证明了自己。凭着这股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琼中女足的孩子们脚踩补丁球鞋,身穿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球衣,逐渐成为中国足坛乃至世界女足赛场的一支劲旅!此番种种,锻造出了独一无二的“琼中精神”,它已经融入了琼中女足的骨血,世代传承下去。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在肖山夫妇二人和所有关心琼中女足的人们的影响下,不少昔日琼中女足球员,也在毕业后再次加入了进来——作为琼中女足第一批队员,已经23岁的高禹萱2015年从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育专业毕业后,就放弃了省城和深圳更好的发展机会,回到“梦开始的地方”,成为48个“小师妹”的“高教练”。“足球改变了我的人生,上大学、当教练,这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现在,我就想带队取得好成绩,多培养几个能进国家队和职业队的球员,为了这些孩子,也为了回报教练。”

 琼中女足比赛现场 

  如今置身琼中中学,已经不再有残破的宿舍,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敞亮宿舍。球场也更换为专业、标准的人造草皮,旁边则是优质的塑胶跑道。琼中县委县政府甚至还专门成立了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为女足教练和队员解决了事业编制。


  “现在我在女足带小队员,我们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挑队员,很多家长都很支持,她们比我们以前基础要好,球感更好。小队员颠球,一次能颠9000多个。”高禹萱骄傲地说。尽管琼中女足生活和踢球的条件变好了,孩子们已经不再为一双球鞋苦恼,但琼中女足的精神仍在传承。

  “琼中女足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精神与作风,这是琼中当地的精神,也是琼中女足的精神。”肖山说,这是他扎根山区十余载,无怨无悔的动力所在。

  除了场地条件和编制外,海南省委省政府、海南省文体厅、海南省足协、琼中当地政府,每年还会为这支球队拨付资金,解决了球队经费不足的困难。海红公司则在海口专门为琼中女足设立了基地,提供场地、宿舍和食堂,安排专门大巴接送,重大比赛前都会让琼中女足在海口集训,还不断出资赞助。

  按照习俗,传统的黎族女孩在16岁就会婚嫁。但足球的出现改变了这个传统:建队以来,琼中女足中已有6名队员拿到了国家一级运动员证书,有13人考上了大学。2011年,琼中女足两位队员入选了国家青年女足集训队。队员一代代更替,“琼中精神”传承了下来。这群在大山中成长的黎族女孩,正在用足球,改写着琼中、海南乃至中国的体育历程,她们也用坚毅、执着和汗水,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来源:中国体育报  记者:黄心豪  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评论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属 海南爱动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严禁任何媒体、网站、认证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转载。
联系方式:0898-32870893  邮箱:2636191431@qq.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琼ICP备20000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