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足球联盟讯 自从2009年全国性的校园足球活动开展以来,对于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足球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而就在教育部接手国家体育总局成为校园足球的主导者和操盘手后,校园足球在运行机制上得到了进一步捋顺,而且教育部今年9月公布了8627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试点县(区)名单,规模超过原来中国足协公布的5000多所定点校。一切在朝着大而全的方向发展,但是精细化程度尚需打磨,其中的问题更需要解决。
现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不少人言必称校园足球,似乎把校园足球当成了包治中国足球百病的万能汤药。这显然没有把校园足球的定位和目标搞清楚。校园足球的主要功能在于教育,目标是普及足球,是让孩子们喜欢、从事足球,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塑造健全人格。校园足球能不能出人才?当然能。如果校园足球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有天赋的孩子必将脱颖而出,再加上未来将校园足球与专业足球、职业足球有机结合,那么出人才是迟早的事情。但这一切的前提还是要将校园足球的教育功能最大化,教育是第一位的,出人才是第二位甚至第三、第四位的,切勿本末倒置,否则就违背了开展校园足球的初衷。因此,如果简单地把校园足球当作中国足球的人才库绝对是幼稚、愚蠢的想法。
联想到北京理工从中甲降级的悲惨遭遇,我觉得校园足球更需要一种教育“纯粹感”。北京理工是一支典型的学生军,为校园体育、校园足球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它又是一支职业球队;它既要参加中甲联赛,又要参加全国大学生联赛,还要完成代表中国大学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足球比赛的任务。多线作战几乎掏空了北京理工,降级也在意料之中。我们感慨北京理工在中甲九年的坚持,更应该由此看到校园足球和职业足球的巨大差距。前者可以为后者输送炮弹,但至少从目前来说数量依旧有限,后者还需要在更大程度上凸显其“职业性”。
教育部的全盘接手意味着教育部要建立一套完整高效、自下而上的运行机制。目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领导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均已成立,各级校足办也基本成型,但是在执行力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问题。各地校足办往往由体卫艺处、体卫艺科等部门的人员组成,他们原本就人力有限,还要管着体育、卫生、艺术三大领域,体育里面本就包罗万象,不只包括足球,恐难照顾得面面俱到,这对他们开展校园足球的执行力提出了挑战。这实际上也涉及到一个资源整合的问题,如何将教育、体育以及其他部门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很好地整合,对于开展校园足球至关重要。而目前的现实是,教育部门人手捉襟见肘,而有些原来体育部门的校园足球从业者出于待遇、考核上的考虑,已与校园足球渐行渐远。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我还要养家糊口,不可能给你教育部门白干。这就需要两家坐下来好好商量一下,如何能够拿出一个互惠互利、最大程度上有利于校园足球发展的资源整合方案?此外,社会招聘或政府购买服务等也都是解决人才缺乏的方式。
校园足球今年开始搞了许多包括师资在内的培训,对于缓解师资匮乏的压力起到了很大作用。不过,我也听到了一些抱怨:几百人的培训如何保证效果尤其是技术教学效果?篮球教练讲校园足球普及是否合适?
校园足球的火爆还引来了大量培训机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成为校园足球的有益补充,但必须要指出的是,这些培训机构的开设并不需向体育部门审查报备,门槛较低,只要在工商部门登记就可以营业。如何审核这些机构的教育资质、体育资质、足球资质、教练员资质、安全资质,确保孩子们能安全有效地学球,也是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重要问题。
同时,校园足球已经成为许多“老外”眼中的香饽饽,皇马、拜仁等豪门俱乐部,巴萨、阿贾克斯等青训体系发达的俱乐部纷至沓来,意欲在中国校园足球“商海”淘金。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兼收并蓄的同时,如何统一风格?中国足球这些年学巴西、学德国、学西班牙、学荷兰、学日本等等,学了一遍之后自己的风格在哪里?中国足球的管理者们恐怕要为此费一番思量。 此外,前来中国教球的外教的资质如何把关也是一个问题。有中国教练跟我说:有些外教看着就像是踢野球的,他有教球资质吗?
校园足球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唯有此,才是对孩子们真正负责,才是对校园足球乃至中国足球真正负责!
(内容来源:中视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