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大球
爱动体  >>  海南三大球  >>  海南篮球  >>  正文

【海南体育故事】50年不散的篮球情缘!追忆原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篮球队的芳华岁月

发布时间:2018-11-27 19:52:11  |   来源:爱动体育网  |   点击:16797

  爱动体育讯  11月13日,一场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为主题的庆典在海口天佑大酒店举行,原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篮球队的队员们在这里相聚,厅内战友相见分外开心,觥筹交错,一派其乐融融的场景。在席间的欢声笑语中,一场以篮球为故事主题的青春往事在这里被重新提起,一群古稀老人在这里讲述他们被篮球改写命运的传奇人生。


  故事起源:知识青年组成的篮球队叱咤南粤球坛

  故事还要从上世纪60年代末说起。1969年初,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在海口市成立,兵团下辖10个师,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十共7个师在海南岛, 第七、第八、第九3个师在湛江地区。这是一支拥有96万建设大军的不带枪的生产部队,但是却没有一支正式专业球队的编制。由此,1971年,由广州、海口、湛江、潮汕地区知青和东南亚归侨,出于对篮球的热爱,组成了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篮球队。

兵团球队前身六师男篮

  兵团球队教练冯国忠今年75岁,为了此次聚会,他特意提前两天从美国飞回海口。飞机着陆的那一刻,所有关于兵团球队的种种回忆便涌上心头,回忆往昔球队的建立过程,他向记者娓娓道来:“兵团球队成立的时候是以六师男篮为基础的,当时以支一知青组成的球队于1968年在琼中营根成立,1969年六师吕师长带着新成立的球队到附近驻军进行交流,大受欢迎,接着到海口访问, 又一战成名,于是兵团组织了一次十个师的篮球赛,随后以六师男篮为基础,再从各个师抽调队员成立兵团男女篮球队。”

兵团球队获得广州军区男子冠军


兵团球队获广州军区男子冠军和女子亚军

  这支其貌不扬的球队成立不久,就创造了惊人的战绩。当时的广州军区管辖广东(含海南行政区)、广西、湖南三个省,部队之间经常比赛。兵团男女球队每次参加军区的比赛,总能进入决赛。兵团球队参加过两届广州军区比赛,男女队各获得一次冠军,一次亚军。并且,一支业余球队,能每年应邀参加全国甲级队的冬训比赛,与当时全国前几名的球队对垒,输赢仅在10分之内, 曾一度在中国篮坛传为佳话。直到1975年兵团解体,这支存在短短4年多的篮球队才结束了他们传奇的征程。


  男篮故事:穿解放鞋打球遭群嘲,一双回力鞋是最爱

  兵团球队是一支业余篮球队,和专业队不同,他们平时要参加生产部队的建设工作,只有利用闲暇的时间进行训练和比赛。在六师男篮时期,球队并没有什么像样的运动装备,平时训练时,队员经常是光脚上阵。时任球队教练的冯国忠自豪地说道:“记得球队成立之初,有一次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代表队下来慰问,县体委通知队员们过去比赛,州球队已经穿着整齐的运动服和球鞋在球场热身,我们的队员们才从各农场匆匆赶过来,都穿着自己的背心,光脚或穿解放鞋上场,不过我们的球队在比赛中却获得了压倒性胜利。”

  1969年,以知青身份来到六师五团(新进农场),后来成为大名鼎鼎的兵团球队主力的4位队员。左起黎国清(11号,180厘米)、桂三荣(7号,173厘米)、林银宝(9号,174厘米)、李家雄(8号,171厘米)。


  根据球队发展的需要,1971年,六师男篮开始移师海口,并不断有新成员加入,女篮也在这个时候正式成立。来到海口后,大家简朴的作风依旧没有改变。广州军区当时听说兵团有一支水平不错的球队,就邀请球队到广州打比赛。第一场对广东队,上场时队员穿的是解放鞋,受到观众的嘲笑:这些人连球鞋都没有,会打球吗?要知道,广东队是当年全国甲级联赛第五名,而兵团球队场上最高才1.83米,平均身高不到1.80米,差距悬殊,兵团球队并不被人看好。

1974年7月,左起:郑广兴、李长海、桂三荣、纪干事、高震南、黎国清。(兵团男篮合影)

1974年7月,广州。左起:郑广兴、李长海、汤天和、陈达

  “上半场我们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因为我们球队球风硬朗,快、准、狠是我们球队的特点。比赛时,我们攻防转换特别快,对手还没有来得及反应,我们就已经来到篮底下投篮了。”冯国忠说。就这样,整场比赛,尽管对手实力雄厚,奋力追赶,但依旧以1分之差败给兵团球队。

  1974 年 8 月,在兵团四所球队自建的水泥球场上。后左起:徐秀仁、柯珊、吴秀娴、冯英仪、许茵、李小红、何逾、梁敏仪、黄玉英;前左起:小甘、林诗经、辛正祥、李少章、周礼耀、孙小杰、冯志毅、冯国忠、(小甘是厨师)。


  据冯国忠介绍,那次比赛结束后,军区首长非常高兴,下令送给球队每人一套运动服和一双球鞋。至此,兵团球队队员才第一次穿上回力篮球鞋。队员们对自己的回力球鞋很是珍惜,洗得干干净净的放好,留着比赛时穿,平时训练仍然穿着解放鞋。

  1972 年,兵团球队平时训练,都是穿着自己的衣服和解放鞋。其中高腰的解放鞋,是兵团橡胶厂为球队特制的,美称“兵团回力”。

  女篮趣事:将副政委打到缝针,首长光脑壳当球拍
 
  兵团女篮在当时也是一支球风硬朗的球队,在女篮正式成立后,得到了兵团首长的特别关怀,经常在周末来看望球队,并临时组队和女篮过招,这期间有不少欢乐的故事。

1972 年,兵团球队的芳华岁月。左起:黄银英、朱秀珠、黄秀明、李坚友、何逾、李小红、陆希蓓、许茵

  今年70岁高龄的兵团女篮队员张明芬回忆着说道:“领导重视我们,每一个星期六晚上都组队和我们打球,有一次防守的时候,我把一个副政委的手打到缝针了,真的是非常不好意思。”说着,她笑着将手捂着脸,露出难为情的表情,好似事情就发生在昨天。

1974 年,风华正茂的兵团女篮:左起:徐秀仁、吴秀娴、冯志毅、冯英仪、许茵、李小红、柯珊。


  1973年5月,到六师19团下部队。后左起:黄玉英、黄银英、柯珊、梁敏仪、朱秀珠、吴秀娴、张爱芬;前左起:周燕山、冯英仪、许茵、李小红、潘瑞深、何逾。


  兵团女篮有趣的故事可不止于此,今年67岁的女队员黄丽英想起一件过往趣事,不由得放声大笑。她告诉记者:“有一件我至今还无法忘怀,现在想起来,也不由得捧腹大笑。那一天,兵团的首长们向往常一样来找我们打球,但是当时天色已晚,我们灯光球场的条件并不是很好,光线很暗,在争抢的过程中,有队员误将首长光秃锃亮的后脑勺当成了篮球,一下子给拍了下去……”

  1971年,在兵团四所室外篮球场上,背景是茶叶厂仓库改造而成的室内球场。从队员身后的一堆石子,以及木糠跑道还没有建成判断,当时正准备将土地球场铺设水泥。队员们穿着军区发的比赛服合影。


  还有一件“小事”令队员们记忆犹新,那就是当年她们篮球服上的号码,是她们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现在回想起来,那是她们荣誉的见证。“因为当时我们的条件不是那么充裕,我们去打球没有运动装,各自的号码都是自己剪布料亲手车(缝)上去的,鞋子就穿解放鞋。记得有一次,我们去广州军区打球,对手瞧不起我们,说我们没有战斗装备,连衣服都没有。结果,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让对手无话可说。”张明芬开心地说。

兵团球队还没有正式比赛服,女篮穿的是用平纹布缝制,各自绣上号码的比赛服。

往昔时光

兵团女篮第一次穿上由军区赠送的正式运动衣和篮球鞋

  回忆往昔,兵团球队的种种往事以一种有趣的形式投射在女篮队员的心里,当往事被重新提及,触动的是队员们内心最柔软的情感。张明芬说:“日子过得飞快,50年一晃而过,以前的事情好像昨天才发生过,一幕幕在我们的脑海里异常清晰。当时我们还种菜、养鸡……平时利用木糠跑道,以及沙和土的篮球场训练,留下的都是美好的记忆。”

  1971年,秀英码头附近的海滩上运来两个巨大的杉木排,兵团机关组织当时正在集训的几支球队和兵团球队,以及附近单位人员一起,将杉木排拆卸,并搬运上岸。全体人员在剌骨的寒风和冰冷的海水中,连续奋斗三天,圆满完成任务。图为当时的集训球队女队员在搬运杉木。


  “这些都是属于那个年代的故事了,军级干部当年陪着我们这群20出头的小姑娘打球,这在现在是非常难以想象的,所以说那个年代下,篮球非常单纯,非常快乐。”黄丽英感慨到。

  1977年,广州军区组女队参加全军比赛获第一名。其中黄银英、潘瑞琛、李坚友来自兵团球队。


  篮球明星:上世纪的他们是海口老一代球迷的珍贵记忆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海南文化体育娱乐项目甚少,唯有电影和篮球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事情。那段时期,海南篮球界有海南男篮、海口男篮、海南军区和南航部队等强队,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男篮也是威名赫赫,不少队员的声名不亚于当下的篮球明星。

兵团男篮比赛剪影

  “兵团球队成立后的两三年间,迎战过多支全国甲级队,表现出色。但凡兵团球队在海口有比赛,海口市必定万人空巷,唯一能容纳三千多名观众的海口市灯光球场不但人头爆满,还有近千球迷聚在场外感受球赛,听场内欢呼,热闹场景胜似过节。”今年66岁的兵团队员李之文说,“此次回到海南最让我感到诧异的事情是,我们队员坐在茶店喝茶,被海口老一代球迷认了出来,对我们热情地说道‘那不是某某号球员么’,真的非常感动,还有人记得我们,好像所有的事情昨天才刚刚发生。”

兵团男篮比赛剪影

  “此次在海南相聚是一种缘分,不仅仅是我能看见我往昔的战友,竟还能遇见往日的对手,此次海南之行,意义非凡。”晚宴席间,冯国忠与当年海南队的队员(当时是对手)吴坤才开心合影,嘴里总念叨着,感觉球场上和他交手还是昨天才发生的事情,转眼间我们现在竟都满头华发……

冯国忠(左)和吴坤才(右)

兵团男篮比赛剪影

  今年68岁的队员李长海则感慨道:“在海南的这一段时间,是我们一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一段时光,因为那时我们年轻,心思都很单纯,一群年轻人聚在一起,真好!其实,回忆起那段往事,我们的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自己动手上山砍柴盖房,吃饭是油盐饭,连菜叶都没有。但是我们很快乐,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就算条件再艰苦,我也愿意回去。”

  篮球改写人生:从球员到教练,为国家体育事业奉献了一生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兵团球队从1971年建队直到1975年兵团解体,这支球队仅存在短短4年,但是兵团球队这个集体,锤炼了队员的身体,培养了他们的能力,让回归各自生活的他们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队员李之文曾在北京奥运会上,担任奥组委手球项目竞赛主任,这是他个人的光荣,也是兵团篮球队的光荣;队员李长海为现任国家青年女子沙滩手球队主教练,在岗位上继续发挥余热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力量。

  1974年12月,已经入伍到八一手球队的原兵团球队李长海、李之文、高震南在昆明西山龙门合影。


  时间的卷轴翻回到1974 年,兵团球队最后一次参加军区比赛后,李之文、李长海和高震南三名队员被调入军区手球队,后进入八一队。在八一队待了两年,李之文和李长海来到广州解放军体育学院任教,直到退休。在此期间,李之文和李长海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考取了国际手球裁判,并不断参加各类全国乃至国际手球比赛,大赛积累的经验,以及辛勤付出,铺就通向成功的道路。

1975年2月,已到八一手球队的李之文、高震南、李长海。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脚步逼近,李之文的机遇来了。当时,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为28个大项,奥组委需要28名项目竞赛主任,在手球项目上,他们相中了在中国手球圈资深位重的李之文。“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我是唯一一个从北京以外的地区去到北京的竞赛主任,我感到非常自豪。”李之文说,“在比赛正式开赛前,我在北京待了两年半的时间,这期间学习了很多东西,增长了很多见识。”据李之文介绍,北京奥运会工作结束后,他还参与了北京残奥会轮椅橄榄球项目的工作。

李李之文曾在北京奥运会上,担任奥组委手球项目竞赛主任(图/网络)

  李之文为国家手球做出的贡献中,最让人感到敬服的一点是,他带着自己的研发团队,创建了“手球竞赛技术统计数据服务”系统,为中国乃至世界手球竞赛提供数据服务,至今仍在使用,深受国内外专业人士的认可。

李长海为现任国家青年女子沙滩手球队主教练

  李长海则是在工作岗位中一直处于一种“退而不休”的状态,现任国家青年女子沙滩手球队主教练的他,仍带领两支队伍共30名队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据他介绍,在参加完此次和兵团队友的聚会后,他便带领队员进行集训,备战来年的亚洲手球锦标赛和世界女子手球锦标赛。在接受采访中,他直言压力很大,但随之他掷地有声地说:“如果问我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在岗位上,我只想说,正是因为当时在兵团球队的那股热情还存在我的心中,我愿意为喜欢的事物付出我的终身,不为名利,从篮球到手球,为项目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据了解,在1975年兵团球队解散以后,随着知青相继回城,部分队员考上高等院校,成了专家、教授、医师等专业人士或国家公务员;部分队员下海从商,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部分队员出国定居过着悠闲的生活;部分退休在家颐养天年。还有一部分队员毅然选择进入体育系统工作至今,默默为基层体育事业辛劳付出。


  1974年4月,球队到六师6团下部队,在黎母山下合影。后排左起:梁敏仪、黄银英、周燕山、朱秀珠、许茵、潘瑞琛、冯英仪、6 团团长、黄教导员、柯珊、何逾、吴秀娴、欧文红、张爱芬、黄玉英、李小红;前排:李之文、陪同人员、林诗经、辛正祥、李少章、冯国忠、琼中裁判员、桂三荣。

1975年夏天,参加完全军运动会后,广州军区篮球队部分队员。其中,邓振辉、高抗、黎国清来自兵团球队。


  球队是家:殊途同归,超强的凝聚力让他们50年不散

  在此次聚会中,有队员从广州赶来,从深圳赶来,从湛江赶来,甚至有队员从美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外赶回来。那么,这样一个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浪潮中成立,存在只有4年历史,而又己经解散了43年的球队,时至今日,为何仍有如此大的感召力,能一声令下,几十号人不远万里召之即来,究竟这个集体的凝聚力是怎样形成的?答案很简单,因为兵团球队就是一个小家,队员每次聚会就像出远门的孩子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1971年9月在广州农讲所合影

1971年9月在广州农讲所合影

   “这个球队从建队开始,队里面的作风就非常正能量,我们这个团体就像是一个家,所有的男女队员亲如兄弟姐妹,这就是我们感情得以维系几十年不变的原因。”冯国忠说:“历经50年风雨,虽然大家都有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最终还是回到这个集体,一切世俗的标签都不再重要,最初的那份情感依旧真挚。”
战友相见甚欢

1972年,球队在三亚天涯海角合影

1972年,三亚天涯海角

1972年,三亚天涯海角

1972年,三亚天涯海角

  可以想见,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他们互帮互学,互扶互助。这个团队,物质贫乏但不言苦,超强训练但不言累,这个集体没有阶段斗争,队员之间只有兄弟姊妹情谊,没有尔虞我乍,没有利益交换,置身其中,感受到的只有真心和爱心。

  50年前,这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肩负着屯垦戍边的重任,从五湖四海汇集到海南这个美丽的小岛。从踏上海岛的那一刻起,这群清纯的少年少女开启了人生奋斗的旅程。在这期间,他们经受过艰苦岁月的锤炼,变得自立、勇敢、坚强。恍惚间,50载光阴一晃而过,当年的小伙儿小姑娘已经银丝染霜,年近或年逾古稀。岁月烫染起他们脸上的褶子,却带不走他们骨骼里的骄傲。



  岁月如梭,斯人未老。他们的芳华,终将也会成为我们的芳华。

  爱动体育谨以此文致敬原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篮球队!献给所有热爱海南篮球的人们,这是一段海南篮球不可磨灭的记忆!

左起:
后排:高震南、虞敏、李之文、宋达熹、李少章
中排:郑绍辉、宋国梅、李文才、林东、林诗经、黄汉年、潘瑞深、黄丽英、冯英仪、陆希蓓、许茵、何逾、李坚友、叶倩冰、梁敏仪、吴秀娴、王芝莲、张明芬、黄玉英、周玉銮、黎瑞云、周礼耀
前排:陈惠民、李家雄、桂三荣、黎国清、吴坤才、冯国忠、苏祥强、汤天和、陈达群、李长海(抱孙女)、陈书传
其中特邀嘉宾:
吴坤才(海南女队教练) 
宋国梅(海南女队) 
周玉銮(海南军区女队) 
李文才(海南军区男队) 
郑绍辉(海南男队) 
苏祥强(南海舰队航空兵) 

后排:宋国梅、潘瑞深、黄丽英、冯英仪、陆希蓓、周玉銮、梁敏仪、吴秀娴
前排:李坚友、何逾(抱孙女)、许茵、冯国忠、叶倩冰、张明芬、王芝莲、黄玉英、苏祥强

左起:
后排:高震南、虞敏
中排:郑绍辉、黎国清、李文才、黄汉年、李家雄、林诗经、宋达熹、李少章、李之文、林东
前排:陈惠民、吴坤才、桂三荣、李长海(抱孙女)、冯国忠、陈达群、苏祥强、周礼耀、汤天和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庆典


  (爱动体育网报道 记者:梁美娇)            




网友评论
昵称:
内容:
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属 海南爱动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严禁任何媒体、网站、认证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转载。
联系方式:0898-32870893  邮箱:2636191431@qq.com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琼ICP备20000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