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动体育讯 2019年至今,海南健身行业的口碑与声誉可谓急速下坠。去年年底,海口莱特、创美等多家健身房陆续“爆雷”跑路。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潮庭、圣力健身也被曝出闭店,消费者无处追回卡中剩余的钱款,或是被迫再度转场至其他健身房……一时间,这一行业站上了为人诟病的风口浪尖。是什么让健身行业难以为继,频频闭店?是不是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钻“办卡消费”的漏洞?他们的“招数”又有哪些?记者连续多日深入调查,摸清不为外界熟知的健身行业“套路”。
健身第1步 《谈卡色变》——海口健身房出现“跑路”潮
健身房倒闭,一年被坑两回
3月底,海口消费者林女士拿着自己办理的健身卡,站在大门紧闭的潮庭健身洛杉矶城店楼下,心里很不是滋味。与她有着相同心情的,还有同样因健身房关门而自发聚集而来的数十名消费者。
“我是去年在潮庭健身世贸茶叶城店办的会员卡,后来那家健身房关门了,我又花了500元才转到洛杉矶城店。现在倒好,这家店也不开了。”林女士称,根据百余名会员的自发统计,他们充值年卡超过200万元。
去年以来,类似的健身房停业事件在海口频频发生,不少消费者谈“卡”色变。记者搜索海口12345热线发现,自去年4月至今,有超过1200条关于健身房的投诉类办件,涉及“跑路”、“退卡难”、“虚假宣传”等多个方面。
教练忙拉客,老板只想赚钱
健身房“跑路”,对行业的破坏是巨大的。去年年中,持有健身教练职业资格证的小林(化姓)跳槽去了一家位于国贸热门商圈、提成更高的连锁健身房。他观察到这家健身房与此前自己工作过的健身房一些不同之处。
“以前工作的店里只有教练和客人,优惠活动少。这家店却总是有一群会籍(推销员)在店里,向客人推销团课或是优惠续卡。”
小林入职没多久,该店大股东撤资,不少员工被拖欠工资,小林也被拖欠了2万多元工资。
“整个行业目前是扭曲的,有些教练把重心放在拉客源上,有些老板只想着赚钱,服务和设备维护跟不上,对行业的长期发展不屑一顾。”在健身行业从业多年的陈力(化名)说。
健身第2步 《请君入瓮》——开业3个月赚第一桶金,收入超百万
顾客预付消费 开业期即红利期
去年至今,海口被“爆雷”的健身房超过6家,其中不乏一些大型连锁健身房。记者深挖这几家健身房的操作手法,除了确实因经营不善而闭店的外,其余大多是按照“预售开店—扩张私教团课—戛然关店”的剧本来进行。
“事实上,行业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利用预付卡机制做资金杠杆,挣快钱。”陈力直言,这些人不是在潜心做行业,而是在“玩资本”。
陈力称,与商圈、超市等日常经营不同,以预付卡为消费方式的健身行业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利润收入主要来自办卡和私教。而办卡和私教的销售最集中的“红利期”则是店面的开业期,也就是前3个月左右。一家健身房能否办下去,与前3个月的收入密切相关。陈力透露,事实上多数健身房在未装修好、尚未开业时就开始预售年卡,以期将这一段“红利期”拉长,获得更多收益。
算一笔账,开业3个月可赚140万
陈力给记者简单地算了笔账,展示了在海口投资开设一家属行业中等,面积在1500平方米左右的健身房需要花费多少钱:
器械类,包括跑步机(以国产价格来算)、单车、椭圆仪、划船机等有氧设备若干台以及力量器械(以国产价格来算)若干台,还包括铃片以及小工具等,合计需要53万元左右;
装修(含设计费,无游泳池),以相对低端为例计算,1500平方米的场地每平方米约900元,合计约135万元;
场地租金,以普通商圈中60元/平方米/月的租金价格,每季度需要27万元;
先期员工与物料成本,约合10万元;
所有初始必要成本合计下来,总计需花费约222万元。
陈力简单估算,器械及设备还可以分期支付,也就是说成本还可以进一步压缩。“比如位于洛杉矶城的某家健身房,在关店时连房租水电费甚至空调机的钱都没结清。”
陈力又算了一笔收益账:以1800元的健身年卡为例,目前一般客户转化率为25%-30%,假设预售时5000名潜在客户的转化率为25%,即1250人办卡,那么健身房在开业时便可收入225万元。“此外健身房还可以通过私教预售拉高收入。”他告诉记者,以36节课时1.1万元费用的均价课程为例,在1250名会员中即使只有10%的人购买了私教,那么健身房的收入就增加了137.5万元。健身房开业前3个月毛利可达到362万元,已经超过了222万元的成本足足140万元。
“如果年卡预售做得好,潜在客户转化率高,可以赚得更多。通过一笔100来万的启动资金,可以撬动一倍甚至几倍的资金。”陈力说。
老板热衷开分店趁热赚钱
陈力认为,正是由于健身房前期的收入相当可观,相比之下后期的运营维护更加耗时耗力,一旦经营不好还需要倒贴资金,导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抱着“投机”的心态进入健身行业,目的就是通过资金杠杆赚这笔开业时的“第一桶金”,根本就没有去计算或预估后期的成本支出和收入。
记者注意到,2019年下半年是海口健身房“爆雷”跑路最为集中的半年,而上半年则是健身房新店预售卖卡的高峰期。2019年3月,尚在装修的潮庭洛杉矶城新店已经开始新店的开业宣传并预售年卡,玛特健身京华城店也在5月装修时期做起了年卡预售宣传。然而,当年7月开业的玛特京华城店相对“短命”,仅在2个月后便宣告闭店,潮庭洛杉矶城店也于上月闭店。
“一些别有用心的老板都有一个思维,当一家店开得好时,就会加紧利用口碑和热度扩张分店,因为每开一家新店,揽入新客户办卡办私教,就会多一大笔初始收益。”陈力告诉记者:“每家店的资金杠杆想做好也不是很简单,比如此前在友谊阳光城的某家健身房,前期预售做得很成功,它就能开得久些,直到私教大量售课;而京华城的某家健身房,前期投入不少,但年卡预售时做得不如预期,第一桶金没赚足,所以开了几个月就草草闭店止损。”
海垦路一家健身房预售年卡却未开业
健身第3步 《杀鸡取卵》——年卡499元?最后再捞一波
“跑路”前疯狂卖卡卖课
在龙华区经营一家健身房的负责人李秩(化名)告诉记者,认真做经营的健身房一般不会“戛然关店”。而从一开始就是以“赚钱”为目的,疯狂卖卡卖课的,则会在潜在收益被挖光、后期收益不理想时,开始着手准备“跑路”。在“跑路”前,多数还会再急功近利地最后榨取一波收益。
“一些消费者应该也注意到了,除了一些简单粗暴的直接闭店的情况外,多数健身房是不会直接说自己要‘跑路’了,他会有很多说辞,比如由于设备维护之类的原因‘暂停营业’,有分店的健身房还会把会员往其他分店引流,美其名曰免费升级。”李秩说。
李秩直言,这些健身房在“跑路”前还会通过发售低价年卡再“捞一波”。“别看健身房刚开的前几个月赚得多,但实际上这个行业属于微利行业,因为在这笔收益高峰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收益都不会再有这么高了,而这笔钱也会被用于支付场地租金、设备折旧、员工工资等。也就是说,考虑到以后长期的运营,正规的健身房不可能把年卡的价格订得特别低,那样后期会经营不下去。而打算‘跑路’的健身房则不会在意这些,所以有些健身房的年卡价格始终在1500元上下,有些健身房会突然搞一个促销活动,年卡价格甚至低到799元、499元,甚至更低。事实证明,这些发售了低价年卡的健身房,不约而同地都在几个月后相继关门。”
“杀鸡取卵”造成恶劣影响
陈力也坦言,在行业内人士看来,疯狂发售这类低价年卡的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对于整个行业的长期发展是一种极其恶劣的影响。
“前些年海口的健身房还是比较好做的,相比此前,去年确实是最难做的一年。”陈力称,一方面是经济存在下行压力,而健身消费不是必需类消费,导致消费者整体的办卡欲望下降。更重要的是,办卡量下滑会导致一些健身房的开办者更加谨慎,一旦出现收益不及预期时便闭店止损,保全现有收益落袋为安。在他看来,这也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海口多家健身房“爆雷”的原因之一。
位于世贸茶叶城的潮庭健身停业后大门紧锁(记者 蒙健摄)
健身第4步 《金蝉脱壳》——花钱找替罪羊,老板股东转移债务
有人专门做“金蝉脱壳”生意,收费10万以上
健身房“跑路”,消费者投诉到执法部门却常常遭遇“维权难”,也有人通过法律途径起诉健身房,让健身房负责人背上官司以期拿回赔偿。李秩告诉记者,目前行业内有“安全闭店”的方法,通过转移债务及法人等行为,让真正的老板得以“金蝉脱壳”,甚至有一些人专门在做此类“生意”。
“具体的做法是原老板找来一个人(或团队),把健身房转让给他,让他背上债务以及法人主体的身份,如此一来原老板既可以规避法律风险,同时还能稳住健身房的会员们,让大家以为健身房只是换了老板。”李秩说,签订的相关债权转让协议、变更公司名称和法人代表的申报材料等文件生效后,原健身房的法人代表、股东、总经理等就与现健身房所属公司无关,即使被曝光或被告,也不会成为失信人员,而被找来顶替的这个人,将承担健身房的全部事务。
李秩解释称,一般来说,如果这个人已经承担起了健身房的全部债务,他是不会跑的。在闭店后他会一边告知会员们将积极处理退卡退课,一边又以目前没钱的借口将事情往后拖。这样一来,他就不算‘卷款跑路’,事件就属于经济纠纷,执法部门难以介入;而拖得久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放弃维权。新法人帮原老板承担这一切,通常“收费”多在10万元以上。
针对“安全闭店”,外地已有管理文件
记者从天眼查上获悉,在海口去年“爆雷”跑路的健身房中,就有类似操作手法的痕迹。其中,位于国贸某商圈的一家连锁健身房分店在2019年6月分别办理了高级管理人员备案、负责人变更(含法人)、投资人变更。原股东全身而退后,该店于去年9月关门停业。位于秀英区的一家健身房则在去年4月、7月及10月分别办理了多轮高级管理人员备案、负责人变更(含法人)、投资人变更,于11月健身房人员再度“洗牌”,至此,该健身房的原股东全部离场,公司由自然人投资或控股转变为了自然人独资,即新股东个人自负盈亏。该健身房于当月月中停业,与变更日期仅相差8天。
健身爱好者王先生告诉记者,一些通过各种手法“安全退场”的老板,还会另起炉灶,重新换家公司再进入健身行业“捞钱”。2017年,海口市椰海大道一家健身会所关门停业,老板李某某全身而退,并将当时健身房所属公司办理注销。2019年,他在龙华区一商圈又开了一家健身房。记者调查发现,该健身房在2019年同样经历了多次高级管理人员备案、负责人变更(含法人)、投资人变更及市场主体变更。李某某最终与这家健身房脱离了干系,消失在了各类管理人员的名单中。
据知情人士透露,去年“爆雷”的健身房中,股东之间也都存在一定关系,甚至存在个别健身房就是由另一家健身房的历史股东之一开设的,使用的套路手法也如出一辙。
据了解,针对行业内“安全闭店”的方法,国内已经有省市出台了地方性管理文件,但海南尚无类似文件出台。
相关链接>>> 去年海口多家健身房“爆雷”
●2019年1月,位于海口南沙城市广场的泰博搏击健身俱乐部突然暂停营业,称健身卡未到期的会员可以登记退费或转至合作健身房,然而部分会员选择登记退费之后,钱一直没有退回。
●2019年7月,海口市海垦路“YO健身会所”还未开业就开始销售年卡,但此后店家始终未开业,被办卡消费者投诉举报。
●2019年8月,位于海口世贸茶叶城的潮庭健身突然宣布闭店,会员全部转往潮庭洛杉矶城分店。
●2019年9月,位于海口市鹏泰兴商业广场的创美健身突然关门停业,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2019年10月,友谊阳光城玛特健身房,不少教练被拖欠工资不去上班,正常经营受到影响。
●2019年11月,白水塘路莱特健身房突然关门,秀英区海秀镇司法所和海秀监督管理所介入调查。
●2020年3月,位于滨海大道洛杉矶城的潮庭健身突然关门,经营不到9个月,还拖欠了4个月房租;圣力健身海垦店也宣布因资金困难而闭店,引导会员前往另家健身房。
(来源:南国都市报、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记者 见习编辑:王露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