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
孩子们开启暑假模式
炎炎夏日
游泳成为很多孩子的“解暑方式”
但同时,青少年溺水事故屡屡发生
近日,海南连续三天发生溺水事故
7月17日16时许
海口市美兰区江东大道林排村
道孟河湿地公园河流入海口
4名年龄在13-14岁的
初一、初二学生下水游泳遇险
其中1人不幸死亡
7月16日15时左右
南渡江定安县定城镇北门江段
3名小学生自发前往玩水
其中8岁男孩陈某不幸溺亡
7月15日下午
澄迈县新吴岭下村
发生一起溺水事故
一名17岁的男子溺亡
溺亡是最可怕的青少年杀手
“防溺水”是家长和孩子的必修课
以下这些知识点要牢记
家长们快带孩子学起来
一、防溺水“六不”
孩子应该:
不私自下水游泳
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擅自下水施救
家长应该:
知去向,知同伴,知归时,知内容。
二、溺水后如何自救
真实的溺水是无声、快速的
而非“使劲扑腾、大声呼救”
当发现孩子在水中出现以下迹象时
家长就要提高警惕了
↓↓↓
突然安静无声,嘴没入水中。
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他人移动。
在水中直立、不能踢腿,往往挣扎20—30秒之后沉下去。
眼神呆滞或是闭着眼睛,头发可能盖在额头或眼睛上。
可能会头后仰,嘴巴张开,有的孩子头可能前倾。
看起来像在抬头看天空、岸际、泳池边或码头。如询问无反应、眼神涣散,就需要立刻伸出援手。
1、在游泳馆
在游泳池遇见有人溺水,立刻大声呼叫救生员帮助施救。
2、在户外
发现有人溺水,要大声呼叫,寻求成人帮助,同时拨打110报警并联系120急救人员。
不要直接跳下水或手拉手施救,避免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
寻找救生圈、木板、竹竿、树枝等抛向溺水者,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避免被拉入水中。
3、自救:
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板,以解除抽筋
三、不去这些地方游泳:
水库、河流、塘堰、湖泊、深海、积水坑
四、关于溺水,这些误区需警惕
问:会游泳、水性好,就不可能溺水?
答:不要因为会游泳,就放松警惕。
疲劳、抽筋、空腹等,可能会使人无法正常游泳,导致溺水;在海边、河边等野外水域,水草、碎石、淤泥、激流都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问:手拉手就能救起溺水者?
答:身边有人溺水时,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是伸手去拉。但形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很多人落水,导致悲剧发生。
问:带上游泳圈就能“保命”?
答:因海水存在大浪、高温、漂浮杂物等情况,充气游泳圈并不能在下海游泳时有效地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综合:南海网、海南消防、陵水发布等 编辑:李璇)